-
湖北省的简称“鄂”来源于古代的鄂国。鄂国是周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,其国都在今天的湖北省境内。后来,湖北省的名称就是从鄂国而来,所以简称“鄂”。
鄂州是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,虽然名字中包含“鄂”,但它并不是湖北省的省会。湖北省的省会定在武汉,这是因为武汉在地理位置、经济实力、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。
以下是几个原因解释为什么湖北省的省会不是鄂州:
1. "历史因素":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,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。在明朝时期,武汉就被定为湖北省的省会。
2. "地理位置":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,是连接南北、沟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,具有地理优势。
3. "经济发展":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经济中心,工业、科技、教育等方面都较为发达,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。
4. "人口规模":武汉市的常住人口超过千万,是湖北省人口最多的城市,具备作为省会的条件。
综上所述,虽然湖北省的简称是“鄂”,但省会定在武汉,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和权衡。

举报 -
鄂州市地处东经11432′~11505′,北纬3000′~3006′,滨于长江中游南岸。地理位置居中独厚,气候适宜,资源丰富。土壤肥沃,湖泊众多,自古以来就是“鱼米之乡”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里多次成为地方的政治文化中心,又称为吴都、古武昌。

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,这里就有人类活动。那时候噩鱼大量分布在长江流域,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捕噩为生的民族,称为鄂(古时噩,鄂同音,同义)。夏时即称为“鄂都”,殷商时为“鄂国”。
春秋战国时期,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,修筑鄂王城,这也是湖北简称“鄂”的由来。

熊渠卒,熊红嗣位,仍居鄂;传六王至熊咢犹居于此,为楚之国都。
三国时期,鄂县属吴。公元221年,孙权改鄂县为武昌,并在此建都。当时,国都、郡府、县治均设于今城区。

公元209年(汉建安十四年),孙权与周瑜、鲁肃、张昭于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,闻凤鸣,遂筑凤凰台。

三国归晋后,分武昌县复置鄂县。武昌仍为郡治,属荆州。
但是后来鄂王城就日益衰落了,湖北的中心向现在的武汉转移了。
到隋朝,鄂州州治首次设在江夏,也就是今天的武昌。
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,湖北先是叫做荆湖省,后来又叫湖广省,省会都在鄂州,而这个鄂州却是现在的武汉武昌了。
因为省会一直叫鄂,历史上也一直叫鄂,所以湖北省经常被称作“鄂省”,渐渐地“鄂”就成了湖北省的简称。
举报 -
举报


